1、最能概括下文的是( )。
细菌虽然小得肉眼看不见,但它们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确实起了关键性的作用。它们能将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养分而长成的树干与枝叶,再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。若没有细菌的存在,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供植物利用40年,因为碳素将被锁定在植物体内而不能参与到物质循环中去。由于细菌的这种作用,维持了整片森林甚至整个地球的盎然绿意。
A. 细菌能分解树干和树枝
B. 没有细菌就没有森林
C. 细菌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
D. 细菌小得肉眼看不见
2、有研究者认为,女性在知识背景和智力因素上与男性并无差异,而其在沟通能力和亲和力上有着天然优势。信息时代,女性管理者往往更易于被团队成员所认同,更适合营造企业的凝聚力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。
这段文字,理解不准确的是( )。
A. 女性在智力上和男性无生理差异
B. 女性善于处理各种人事关系
C. 女性适合做管理工作
D. 信息时代更适合发挥女性的优势
3、对于全体人民, 对于农村贫民,一个很重要的改善,就是孩子上学不花钱。 让所有孩子上学不花钱,人民 能不再像现在这样没有文化, 不再完全没有文化。
A. 尤其 只有 才 至少
B. 包括 只有 才 以至
C. 特别 如果 就 或者
D. 尤其 如果 就 甚至
4、 一个人要有所敬畏,在自己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,是 不得的。
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( )。
A. 张扬
B. 亵渎
C. 诋毁
D. 冒犯
5、如果我是一株树,我要做一株高大粗壮的树,把我的顶际插入云端,把我的枝干伸向辽远,当太阳沉下去了,我用我的全心来迎接四面八方失巢的小鸟,要他们全部栖息在我的枝干间。
这段话,作者的感情和下列诗歌中相仿的是( )。
A. 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
B. 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
C. 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
D. 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,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
1.正确答案是 C
考点 表面主旨题
解析
根据提问方式可知考查表面主旨。材料第一句通过转折词“但”引出主旨细菌“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确实起了关键的作用”。其后补充说明细菌分解枯枝落叶的意义。这段材料构成“提出观点——补充说明”的总——分结构。总的部分是材料的表面主旨,故正确答案为C。
B、D未抓住材料重点。A项错在偷换概念,将“枯枝落叶”偷换成“树干和树枝”。
2.正确答案是 A
考点 细节判断题
解析
B项可由原文“沟通能力上和亲和力上有着天然优势”推出;C项可由“女性管理者往往更易于被团队成员所认同”推出;D项由原文“信息时代……”推出;而A项“女性在智力上和男性无生理差异”无法推出,原文提到“女性在智力因素上与男性并无差异”,但是智力因素无差异,不等于智力上无生理差异。故正确答案为A。
3.正确答案是 A
考点 虚词填空
解析
“农村贫民”是“全体人民”的特殊组成,因此要加以强调,用“尤其”合适。上学是有文化的前提,所以后面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。“如果……就……”是假设关系,不合语境。“不再完全没有文化”较于“不再没有文化”有退让的意思,故最后一空填入“至少”最恰当,其他都不合适。故正确答案为A。
4.正确答案是 B
考点 实词填空
解析
此题考查实词的语境搭配。根据句子“要......,......是......不得的”可知,空格处应填入与“敬畏”意思相反的词。“张扬”指把隐秘的或不必让众人知道的事情声张出去。“亵渎”指轻慢、不尊敬。“诋毁"指毁谤、污蔑。”冒犯“指言语或行动没有礼貌,冲撞了对方。B项最符合题意,故正确答案为B。
5.正确答案是 C
考点 隐含主旨题
解析
据提问可知该题为隐含主旨题。
解答本题应首先推断出诗歌的隐含主旨,然后再在选项中找出与之相同的选项。通过材料中“我用我的全心来迎接四面八方失巢的小鸟,要他们全部栖息在我的枝干间”可知,材料传达出一种忧虑他人、勇于奉献的精神;C选项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出自杜甫的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,意思是“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,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,让他们开颜欢笑”,体现了忧国忧民,为他人着想的崇高思想,与材料一致,所以C选项正确;A选项比喻子女难以报答母亲的情爱于万一,后亦用以比喻一个人难以报答祖国的恩情;B选项表达了作者出世、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;D选项表达了作者招才纳贤的诚心。
故正确答案为C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