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述题:
1、试述商业信用、银行信用和国家信用的联系与区别,并请举例说明。
2、试述现代信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。
论述题答案要点
1、商业信用、银行信用和国家信用的联系:都属于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。银行信用、国家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,为适应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信用形式,但它们不能取代商业信用。国家信用和银行信用的联系越来越密切。例如,许多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用吸收的储蓄存款购买政府债券;而买卖政府债券的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相互配合,是银行信用和国家信用的交叉使用。当然,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也有矛盾,如发行政府债券可增加财政收入,但可能会减少银行存款。这说明,国家信用的扩张可能导致银行信用的收缩。因此,使用这两种信用应直辖市配合,否则可能会造成信用问题的扩张。总之,三种信用形式互为补充,共同发展,构成了信用制度的基石。
区别:发行人不同,信用风险不同,信用规模和融资功能不同,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不同,其中银行信用规模、功能与贡献最大。
2、(1)丰富流通工具,节约交易成本。一是信用交易中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具有相互抵消的性质,最终结算时只需进行差额结付,从而节约了资金。二是信用可加快货币流通速度,使同样数量的货币可以媒介更大规模的商品交换。三是通过创造信用流通工具,如纸币代替金属货币,电子货币代替纸币,大大降低了流通费用。四是信用通过缩短流通过程,加快资金循环,达到节约流通费用的目的。(2)推动了资本集中与积聚,可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信用是加速资本集中与积聚的有力杠杆,它通过集中一切分散的、零星的闲置资金,在不改变社会资本总量的情况下,改变资本的分配关系,使个别资本在短期内迅速增大。 (3)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。一是信用具有自发地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功能。当经济繁荣时,资金需求旺盛时,市场利率上扬,从而自动抑制信用规模,抑制过热的投资和需求。当经济萧条时,资金供给大于需求,市场利率会下跌,从而刺激投资和需求,信用扩张,促进经济复苏。但这种自发地调节功能是有限的。二是人们可以自觉地利用信用调节国民经济,主要表现有,金融当局通过信贷总量和利率(再贴现率)的变动调节货币供求,通过信贷结构政策和利率结构政策(即调节信贷投向和差别利率),扩张或紧缩特定信贷以鼓励或抑制某些部门的发展,调节国民经济的结构。